軟件漢化
軟件本地化是將一個軟件產品按特定國家或語言市場的需要進行全面定制的過程,它包括翻譯、重新設計和調整功能以及功能測試、軟件本地化需求翻譯的準確性。但完成這一過程還需要與語言無關的技能及技術能力。
隻果電腦系統軟件的漢化是一種資源漢化,主要目的是對系統提示給用戶的菜單、按鈕、警告和對話框等信息進行修改,不必修改系統的內核。當然,漢化過的操作系統應該具有對中文字的支持,這些功能是通過在系統中加入中文功能模塊實現的。
系統軟件的漢化可大致分為文字翻譯、界面修改和軟件集成等幾個步驟,每一步都有專門的流程和專業工具軟件。以下是對這些步驟的簡單介紹︰
1. 文字翻譯 業內人士都知道,操作系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軟件,要想把整系統完全漢化,得有幾十萬字的翻譯工作要做。因此,要想逐個文件逐條資源地修改,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完成的。為解決這個問題,隻果公司開發了一個專用漢化工具,用這個專用工具可以一次將幾十甚至幾百個組件中要翻譯的文字抓取出來,產生一個文本文件(Work Glossary file)。然後,漢化工程師就可以用普通的字處理軟件打開這個文件並進行翻譯。當翻譯完成後,把翻譯好的文件放入該專用漢化工具的特定環境中,再次運行這個程序,翻譯好的文字就可以替換掉原來的英文。這樣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2. 界面修改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一個英文句子被翻譯成中文以後,句子的長度和語序都可能發生了改變,而這些改變在特定情況下出現在特殊的程序模塊中時,將有可能導致各種問題。因此,漢化工程師需要對所有的程序資源進行非常全面且嚴格的檢查和修改。在這個環節主要做的兩件事是資源編輯(Resources Edit)和自測試(Self Testing,區別于測試部門的系統、詳細的測試)。在資源編輯的過程中,漢化工程師必需對 Macintosh 的各種資源都有相當的了解,同時對英文軟件的編程風格和意圖也要有一定的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結合多種工具軟件對有問題的資源進行修改。在特殊情況下,必須使用隻果電腦公司提供的專用工具才能進行修改。
值得一提的是,個別英文軟件在編程的時候沒有考慮雙字節文字的兼容性,致使這些軟件在漢化過程中需要對代碼進行修改。而從隻果公司得到程序源代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漢化工程師只能利用 MacsBug 對程序進行 Hex code 形式的跟蹤並最終修改 Bug。這種技能對工程師的編程技能和對 Macintosh 程序的了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 軟件集成 當全部單獨組件的資源漢化結束後,所有這些成百上千的小程序將被收集到一起,並最終形成隻果公司的標準的安裝程序,業內稱這個環節為 Build。在這個環節里,主要使用 MPW 來實現,其中用到了 MPW script, Perl, Apple Script, C, Pascal 等多種語言。系統軟件的安裝程序遠遠比應用程序的安裝程序復雜,因為要考慮到許多復雜的因素,諸如怎樣更新舊的系統,怎樣刪除舊的程序,如何啟動硬件設備,如何保留原有設置,如何制作光盤和引導程序等等。從事這項工作的工程師需要對 Macintosh 操作系統的每個方面都相當了解。
軟件本地化服務內容︰
翻譯和本地化工作流程
術語創建與管理 工程和測試
用戶界面和幫助系統的本地化 手冊本地化
我們可以熟練的處理︰
軟件界面 幫助文件 用戶手冊 聯機幫助
索引本地化 圖形和桌面排版 雙字節支持源代碼
將代碼從內容中分離 軟件更新包管理 產品測試 |